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4月25日在北京開幕。
本次論壇發布了十項重大科技成果,包括: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、量子云算力集群、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完成總裝、第三代“香山”RISC-V開源高性能處理器核、“北腦二號”智能腦機系統、轉角氮化硼光學晶體原創理論與材料等。
在十項科技成果中,轉角氮化硼光學晶體成果,受到了小編的關注,因為這一成果跟我們的激光技術息息相關。
光學晶體是激光技術的 " 心臟 "。激光技術在微納加工、量子光源、生物監測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。集成化、微型化、多功能化是未來激光器的發展方向,中國科學家經反復組合嘗試,鎖定輕巧的氮化硼為最優選擇。
光學晶體可實現頻率轉換、參量放大、信號調制等功能,經過多年攻關,北京大學團隊創造性提出新的光學晶體理論,并應用輕元素材料氮化硼首次制備出一種“薄如蟬翼”的光學晶體“轉角菱方氮化硼”,這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學晶體,能效相較于傳統晶體提升了100至1萬倍,為新一代激光技術奠定理論和材料基礎。
我國科學家首創的晶體設計理論與制備方法相結合,成功使光學晶體“瘦身”至1至3微米。而傳統光學晶體厚度要在毫米級到厘米級。
研究團隊探索發現二維輕元素材料菱方氮化硼具有深紫外的帶隙、優異的物理化學穩定性、超高的激光損傷閾值和非線性系數,是非常理想的紫外光學晶體材料。基于界面轉角相位匹配理論,團隊成功制備了第三類光學晶體,轉角菱方氮化硼光學晶體。
此外,轉角相位匹配賦予氮化硼全新的功能,使其能夠有效調控參量光的偏振態。這一突破為新一代 " 極限波長 "" 極限尺寸 "" 極限穩定 " 激光技術的革新奠定了理論和材料基礎。
據與會相關人員介紹," 該理論的應用有望讓激光器的尺寸縮小至微米級。一些過去無法制造光學晶體的材料,也有望在材料堆疊角度的轉動中再次煥發生機 "。
目前,相關研究成果以 " 二維材料光學晶體轉角相位匹配 "(Twist-phase-matching in two-dimensional materials)為題在線發表于 《物理評論快報》(Physical Review Letters)雜志上。
深圳中為檢驗對本次研發成果表示熱烈的祝賀,隨著我國激光產業蓬勃發展,對激光技術不斷提出新要求,對激光器性能不斷提出更高的期望,對于激光器安全性檢測、評估提出更高標準,無論是工業領域、民用領域還是軍事領域,激光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,也正在引領新時代的技術革命,深圳中為檢驗作為激光設備檢測行業領航者,將繼續深耕激光產業,發揮我們的檢測優勢,助力激光企業技術革新、見證激光產業邁向新臺階。
擴展閱讀:關于我們_深圳中為檢驗 (ctnt-cert.com)
返回頂部